吉首大学蒋林教授应邀来公司作学术报告

来源: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 发布时间:2017-11-01 浏览次数:1021

20171027日,应学院邀请,吉首大学蒋林教授在教学三号楼709作了题为“一字之别,谬以千里—道安‘五失本’研究中的两大问题”的学术报告。本次讲座由曹进经理主持,学院相关专业老师和2017届研究生,包括英语语言文学,MTI研一员工,英语教学论和学科教学等专业的一百多名员工共同聆听了这次讲座。

报告会上,蒋林教授首先向同学和老师简要介绍了道安法师的生平和“五失本”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情况,针对“五失本”翻译理论中的“胡”与“梵”的研究问题,蒋林教授在做了大量的查阅工作的基础上,得出了自己的结论。众所周知,佛教思想的传入大约起始于公元一世纪左右,而关于佛经的传入是“译胡为秦”还是“译梵为秦”的争议从那时起便开始了。法显法师,鸠摩罗什,玄奘法师,不空大师等等高僧大德,或是跋涉千里求取,传播大乘佛教的思想,或是大规模的组织译经活动等等,这些活动均促进了佛教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也使得中国翻译理论从那时起就在世界翻译史上有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关于道安法师的“五失本”翻译理论,学术界对此莫衷一是。蒋林教授在翻阅了《出三藏记集》,《翻译文学与佛典》,《中国佛籍译论选集评注》等等著作之后,得出了相对准确而客观的结论,即所谓“五失本”中的“胡”与“梵”的争论问题,蒋林老师认为“五失本”中的“胡”指的是梵语或西域语言,而不是诸如汤用彤,梁启超等学术界人士所认为的“胡”即是“梵”的观点。

蒋林教授从四个步骤深刻具体的阐述了“五失本”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对当下翻译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他入木三分的刻画及生动具体的风格,使得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反响热烈,深受启发,不时引发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为同学们以后在翻译理论方面,特别是佛经翻译方面的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